X

拼爹!拼房!抢当志愿者! 新加坡“幼升小”套路多

在教育重镇新加坡,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家长生活的重心,而小学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所以绝大多数家长在学校的选择上可以说是“费尽心机”,挤破脑袋想让孩子进入好的学校。

那新加坡“幼升小”门路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位新加坡居民为孩子搭建的“幼升小之路”。

家住新加坡淡宾尼士区的黄军(化名),从6月29日公立小学“幼升小”报名开始起,就一直关注他家附近的两所小学:圣希尔达小学和培青学校,还剩多少学额。

此时此刻,他内心有点焦灼,因为他要等到本月18日下午报名的最后时刻,才能决定到底为他6岁的儿子报哪所小学。

新加坡公立小学报名分7个阶段进行,历时两月,越先报名者进名校概率越大。而谁能优先报名?这里面也很有点“拼爹”的意味。

1

全力以赴拼“学区房”

新加坡新学年从每年年初开始,6月起为下一学年报名。每名申请者只能报一所小学。但不是所有申请者都能抢到名额。

首先,从身份上排序来看,新加坡公民优先,永久居民第二,外国人则排在末尾。不仅如此,优先的报名条件一般只有新加坡公民符合,新移民屈居其后,最后才开放系统供外国人报名。

如果申请人数多于学额,同等条件者之间PK,则按家距离学校远近的原则抽签,名额一旦满员,后面排队的就没有机会了。

其实新加坡名校周边的房子类似于中国的“学区房”。新加坡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名校不惜斥重金购买这类房产,房产距名校1公里之内最佳。

按黄军的情况要在17日、18日两天报名。他之所以要拖到18日下午才去报名,就是为了看“哪所学校胜算更高”,避免抽签。因为一旦抽签不中的话就很“危险”,将被迫退到下一阶段再报名。

他的第一选择是圣希尔达小学。

他家距离这所小学不到1公里,如果这一阶段报名圣希尔达小学的孩子中,家距此校不到1公里的人数不超过这所小学所剩学额,则他们可以直接入学;一旦超过这个数额,就必须靠抽签决定谁能入学。

2

社会背景“拼爸爸妈妈”

在7月11日至12日的报名阶段,报名者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父母为该校毕业生、校友会成员、校董会或咨询委员会成员。如果父母是学校的教职人员,或者哥哥姐姐曾经在该校就读,这个孩子也会被优先录取。

7月12日的数据显示,南洋小学的学额竞争最激烈,共有23名申请者争夺12个学额。南华小学则为23名申请者争夺19个学额。这意味着,即使是校友想为孩子申请母校,也未必能如愿。

以上是报名最优级别的A阶段,接下来说B阶段。

如果孩子家长是社区基层领袖,或者家长所在的某个团体是学校的赞助方,学校也会优先接受其子女报名。

黄军是新加坡一个群众团体的基层组织领袖,因此他的孩子可在2B阶段报名,否则他要等到2C阶段。

3

家庭出身“拼哥哥姐姐”

即使同为新加坡公民,同样要看“家庭出身”,如果家里有人与此校有关联则占入学绝对优势。

能最优先报名的幸运儿,是其亲生哥哥或姐姐正在该校读书的孩子。

所以,一旦家中第一个孩子进入某所名校,那老二的学额基本上是指日可待的了。而家人的心理负担也会减轻很多。

(看到这,意腾学姐忍不住要吐槽一句:单亲家的娃只能干瞪眼了?)

4

名校覆历“拼当志愿者”

如果与上述各条件都不沾边,则家长可借助在名校当志愿者,增添一份学校的“义工覆历”去博得学校的“好感”,从而获得名额申请优势。

不过当志愿者也有要求限制,一是必须在学校做志愿者满一年以上,二是截止报名时已经在志愿者岗位服务至少40个小时以上。

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这点似乎不难做到,但当大家都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名校的志愿者名额就成了稀缺资源,于是我们经常会看到新加坡志愿者“人满为患”的情况。

其次,一些社会名流为了让孩子能上名校,也会到校打卡当志愿者。

据说,新加坡一些学校为了帮孩子们在“幼升小”阶段顺利过渡,每年都会设立了“学校开放日”,邀请幼儿园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一起到学校参加活动,了解学校的相关情况和孩子升入小学后家长要做的准备。

新加坡的家长通常比较看重小学阶段的教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加坡“小升初”考试堪称孩子人生中第一场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不仅能进入优质中学就读,还能通过直通车计划保证一只脚迈进大学门槛!

新加坡留学咨询

长按下方二维码,

联系意腾教育资深顾问孙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