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内卷化”是近年来中文网络上特别流行的一个词,用于形容在某个领域内发生了过度的竞争,导致人们进入互相倾轧、内耗的状态。当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正是教育内卷的典型 — 孩子们的创造力、灵性都在“高考”这一条路上被扼杀。新加坡,从GEP天才班开始的选拔,到PSLE、O水准的层层分流,原本是为了给不同的孩子多样的选择,帮助他们找到一条更适宜的人生道路,却在当前越来越多的kaisu家长的焦虑下,在竞争越来越残酷的社会中,逐渐趋于内卷。孩子们随时会因一时的失误被放弃,被分流,被打上非精英的标签。
本年度的新加坡剑桥O水准考试成绩昨日放榜,除了那些能稳稳进入名校的学霸们,普通孩子们通向未来的突围之路,又在哪里?
01
找准自己的步调,设定力所能及的目标
高中阶段的教育不应是中学教育的简单延伸,而应该更贴近大学教育,让孩子们更明确未来的学术能力衡量标准是怎样的,逐步清晰自己最适合什么类型的学校,并应做好怎样的准备。在美国高中普遍实行的选课制和学分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模式。必修课程构建宏观架构,与未来大学教育的入学基准相挂钩;选修课程提供灵活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保护他们的自主学习热情。学生完成规定学分就可毕业。提前修满学分的,可提前毕业,进入大学深造。必修学科又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例如数学分为数学Ⅰ、数学Ⅱ、数学Ⅲ等,通过升级试的方式,允许学生在自己擅长的科目中加速学习,在自己不擅长的科目放慢步速,反复巩固,直至完全掌握。这样灵活的教育机制才能够较好的服务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步调,并在这一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探索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且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升学目标。
02
参与多元化的课余活动,提前体验大学生活
很多孩子在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喜欢自己报读的专业,或者自己并不适合现在正在学习的专业,也有些孩子会遭遇严重的社交障碍。这些常见问题都源于高中阶段,学生把绝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共性化的学术学习或技能培训上,而脱离了生活。在英国传统的精英教育中,学校非常重视“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即在要求学生保持优异学术成绩之外,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个人兴趣培养,通过多元课外活动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基督少年军(The Boy’s Brigade)的活动,区别于一般性的音乐、美术、体育类兴趣班,通过鼓励成员参加冒险、社区活动、体能活动、 以及少年军领袖培训 活动培养学生自律互信的信念、社会责任感,并发展学生的领袖潜能。
能将这两点优质教育的理念相结合的学校,势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兼顾学业精进的同时,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体验感,让他们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优势与价值,也切实地感知自己与心仪的大学之间的距离,从而推动他们自主学习,自发努力,一步一步向目标靠近。这样的学校其实并非只存在于英国、美国的精英私立中学之中。在新加坡就有这么一所私立中学,正实践着将高升学率与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相平衡的教学理念,帮助每一个平凡的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