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兹卡病毒及小头症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

说起小头,你会想起什么?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现在由于一种在南美洲流行的叫做兹卡的病毒(Zika Virus,中国翻译为寨卡病毒),我们知道了小头原来可以是一种疾病,而这种疾病由埃及伊蚊传播。

(小头畸形与正常比例图)

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紧急会议后宣布,将兹卡病毒及小头症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应对。

由于兹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和本地最近爆发的登革热病毒有同样的传播媒介,这不得不让我们对于这个病毒多了一份关注,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病毒,它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这次兹卡病毒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是因为疫情最为严重的巴西自2015年5月确诊第一例兹卡病毒感染病例后,疫情迅速蔓延,短短8个月内有150万人感染。据巴西卫生部说,去年10月以来,该国已知有3893起新生儿小头畸形症,其中49个夭折。而在去年以前,巴西平均每年只有160起这类新病例,这么高的新生儿小头畸形症发病率伴随着直线上升的兹卡病毒感染病例,不得不让公共卫生部门强烈怀疑兹卡病毒导致小头症。而小头畸形症可影响患者的智力、行动和视觉,预期寿命也较短。

虽然世卫组织表示,需要6至9个月的时间才能有科学证据证明兹卡病毒与巴西初生婴儿小头症个案飙升是有否因果关系,但是出于安全的考量,孕妇等高危人士以及计划怀孕的女性尽量避免被蚊虫叮咬,并推迟前往有兹卡疫情的地区,如果需要成行,应先咨询医生意见,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例如穿着长袖衫裤,并使用驱蚊剂等。

感染兹卡病毒的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眼睛发红)等,80%的感染者在感染之后,根本没有任何感觉,所以对于健康成年人“基本上相当于一种轻度、非致死版本的登革热”(美国白宫发言人)。

兹卡病毒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的病毒,早在1947年4月就由黄热病研究所的科学家从被放置在一个笼子中的猕猴身上分离出来,1968年首次在一个尼日利亚人身上分离出该病毒。此后该病毒也传播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美洲地区,但主要是零星的一两例感染,也不足以引起公众的重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爆发在2007年,发生在太平洋上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岛屿——雅浦岛,当时岛上3岁以上的居民竟然有约70%的人受到感染。 这一病毒目前既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也无法用特效药物治疗,但和之前引起世界范围高度关注的“埃博拉(Ebola Virus)病毒”比,它既不会造成大规模的死亡,症状也是可控的,所以孕妇以外的非高危人群不要因此而恐慌。但是孕妇以及计划受孕的女性就真的要注意了,目前拉美多个国家公开呼吁妇女推迟怀孕,萨尔瓦多更是建议本国妇女今明两年都不要生孩子,当然,这只是个建议而已,并非官方政策。

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20个国家地区发现兹卡病毒病例,多数在中南美洲。此外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多国,包括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丹麦、瑞士,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加勒比地区,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都出现了兹卡病毒感染,多为输入性病毒感染。

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1月25日表示,正在研究用疫苗防治兹卡病毒的可能性。法国赛诺菲巴斯德公司也表示将研发相关疫苗。

 

世卫组织日前表示,兹卡病毒正以爆炸性规模传播,并估计明年全球会有多达400万宗感染个案,特别是这两年圣婴现象强劲,气候偏暖,蚊虫容易滋生繁衍。目前,新加坡当局规定从受兹卡病毒影响地区返回新加坡的旅客若有发热或皮疹等症状,须马上就医。新加坡政府也会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降低兹卡病毒传入本地的风险,包括在机场张贴公告以及收治所有确诊病例入院隔离治疗等。

本地科研人员正专研让现有的一种诊断检验器(diagnostic test kit)也能测出兹卡病毒(Zika virus),以加强我国对于该病毒一旦在本地爆发的应对能力。初步的研究结果预计本月底将会揭晓。而研究一旦成功,提升版的检验器将会在下个月底被派发给本地医院,为兹卡病毒一旦在我国爆发的可能情况做好准备。

陈笃生医院传染病与流行病学研究所主任梁玉心在接受电视访问的时候也建议孕妇或打算怀孕的妇女,应尽量避免高风险地区。如果已经到过出现兹卡病毒的地方,应即时告诉妇产科医生,并定期为胎中的婴儿做扫描。

作者:兔猫-开天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