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拥有本科和硕士学位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不少人和他们的家长们,都有要不要继续读博、要不要出国读博的考量。一位NTU在读博士基于自己在国内985学校和国外大学的学习经历,分享亲身体会和考量,供大家参考。
本人目前的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No.13)最后一学期的博士候选人,就读于社科院(HSS),将在五个月后正式入职新加坡管理大学(SMU)。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读博士,我的答案估计跟很多人并无二致(期待各种高大上答案的人要失望了,汗…)。
2007年硕士入学时,正值留学基金委公派项目启动,学校的宣传能让我们看到出国的美好前景,加上读硕士期间周围不少同学已经成功出国,于是自己也想试试。
可惜2009年第一次考雅思,成绩并不理想,申请的澳洲一所大学教授明确要求希望再考一次英语。但由于面临毕业论文压力,精力所限,这次冲击出国申请以失败告终。
总得给自己找个下家吧,找工作又非常困难,于是决定一边准备毕业,一边先申请国内的博士,打算读博士期间再找机会出国。
当年博士入学申请也是需要各种考试,经过艰辛准备和多次考试与面试之后,2010年初拿到了两所985大学的管理学博士入学通知书。我后来选择了其中学科排名更加靠前的大学。
说了实话可能遭到大家鄙视啊,本人并不是科研爱好者,读博主要是出于工具性动机(出国)和外在动机(找不到合适工作)。各位学弟学妹莫笑啊,在我朝的教育体系之下,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工作,千万别问我理想是什么,我的理想就是找份好工作,赚很多的钱$$$。
下面我要说的,不仅是我出国的动因,也能让大家看到国内读社科博士,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2010年开始博士求学生涯,这对于一个科研小白来说,简直是各种新奇+挑战。各种课程除了统计学,大部分课居然是英语上课,什么方法论、研究前沿,很是吃力。不仅如此,上课之余,大部分精力需要花在导师项目组的各项事务之上如科研项目、行政杂务等等。
导师就是我们的老板,每天的我要按时到办公室,偶尔需要打扫办公室卫生,准备会议室,打印会议材料等等。有时候也需要接送来访学者,财务报销等。
当然,主要的时间还是要在老板领导下,在师兄姐的带领下写项目申请书、外出访谈、发问卷、写报告等等。我们通常每周课题组会议,大家轮流汇报手头工作,新来的没工作就汇报阅读的英文论文。
我几乎成了五项全能,虽然仍旧对科研没感觉,但依然有做不完的工作,真的太忙了。看看周围所有的人也都是这么忙,早上七点起床,晚上干到办公室十点关门,再回到宿舍洗漱完,再干到12点上床。
你们不相信?!我告诉你,当时身边的人都是这样!当所有人都这样的时候,你就会慢慢认为这样的状况是正常的。每天大家吃饭时间,谈论的大多是谁又发了A,谁文章被SSCIjournal接收了,谁毕业了,谁拿到的offer,等等等。
在这样的环境压力之下,大家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到可怕的程度,我的出国愿望都提不起来了。
深深的焦虑和压力,一方面驱动我很努力,一方面我的身体变差。比如,周末通常不休息,甚至有时候周末还会开会,熬夜是常见的。慢慢的,我颈椎病,腰椎病,更要命的是胃溃疡到很严重的程度。
我同时也发现真不是搞科研的苗子啊,即便这么努力,转眼博士二年级结束了却一篇文章也没有。写了几篇文章,每次跟老板讨论,老板都看不上眼。
你以为科研项目就能出论文,你错了,项目可能跟你毕业论文题目毫无关系。
你以为师兄师姐们写文章能带带你、导师会帮你一字一句改文章?你又错了!
在这种极端压力环境,人人自危,人与人是没有机会谈同门情谊的,大家也没有心思因为你是新来的指导你一下的,只能怪自己没能力。导师也不会管你的,你不毕业跟他有什么关系,你一天不毕业你还可以多干一天项目。
▲毕业,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所有博士生毕业也真叫一个难,从我这一届四十个人的情况来看,除了部分退学的,5年内毕业的也就三分之一。如果大家现在还以为国内读博士很容易,那你们大错特错了,除非是你进了假的博士项目。要5年以内顺利毕业?首先你的发表得够数量,我的这个专业标榜的是1+3,1篇SSCI,3篇CSSCI中被学院定为权威的,你认为不难?很多211大学教授一辈子都没有这么高的水准。
其次,你得对导师项目组有足够的贡献,项目是导师的经费来源,这是根本。每年自科、社科、各级基金都得积极申请,写申请书花掉数月,做一个项目往往要几个人一两年。
最后,你终于可以提交论文了,还得经过各轮评估,教育部盲审令人闻风丧胆。
论文好不容易交了,你以为可以休息?不行,你得找工作!
等找工作的时候,发现所有的大学、哪怕是那些很烂的大学,招聘启事上都写的是要求院士、某某学者、某某奖、某计划等等,好不容易翻到最后一栏激动地看到普通青年教师了,what?海归优先,还要世界排名前x的大学,想骂人不?!(此处省略300字)
▲(随机搜索2017年博士招聘,所得的结果)
在我博士第三学年开始的时候,总结过去两年的“峥嵘岁月”,,觉得自己五年内毕业无望(奖学金4年),加上大龄青年经济捉襟见肘,未来工作机会渺茫。
那个春季,我做出一个重大决定:请假考雅思,再冲刺出国。这样的决定风险很大,不成功便成仁。出国成了,老板生气;不成,照样得罪老板。
当时的考虑,一是一个会议上认识的教授介绍他们的博士项目待遇优厚(说明多去参加国际会议的好处),二是留学博士回国的工作待遇要好太多(相差一倍);最最重要的是,我想换一个生活方式和科研,目前的读博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相比较于国外读博的同学好友们,我觉得我已经无法忍受国内的氛围了。国外的那些同学总是能从一个题目做科研到毕业,不断深入,苦中有乐。而我呢,研究的题目变化无常,没有一个题目能够深入3个月以上,而且同时断断续续的做好几个不同题目的项目,这样培养不起来一丁点的兴趣。
面对着各方面的阻力,我知道我只有短短的不到20天的时间准备雅思,成败在此一搏,失败的话我可能这辈子出国读书的愿望怕是就幻灭了。
那二十天,我离开上学的城市,到了另外一个地方,租了房子,每天去附近的教学楼复习,经过日夜的奋战,四处取经查漏补缺。
考完之后,带着忐忑的心情,继续回到现实的博士生日常工作生活里来。白天完成老板交代任务,晚上查资料,写新的研究计划,找在美国的同学做copy-editing,填写申请资料,同时祈祷着雅思有个好成绩。
有申请经验的同学都知道,留学申请从考雅思、找导师到准备材料是个非常繁杂的过程,前后持续数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申请一所学校:NTU。
焦急、等待,非常考验一个人,这种等待往往也让人无法干别的事情。当年10月份提交材料,大约次年1月进行了面试。
经过漫长等待之后,终于收到了入学通知书,当时非常兴奋。立刻跟NTU这边的老师联系,结果他告诉我,很遗憾你需要自费,我当时都懵了!自费?一年近20万人民币!当时整个人都有点崩溃。拿着通知书,一筹莫展。要知道,4年就是80万的花费。这个决策过程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就不赘述了。
结果是后来我还是自费入学了,幸运的是通过努力,一年后拿到了奖学金。期间尤其感激系里老师帮我找RA的工作,系里秘书让我去申请各种补贴,特别是现在的导师给我帮助。
再后来,我始终如一的做一个项目,加上学院自由纯粹的科研氛围,导师敬业的精神,我的论文进展顺利,也有几篇普通的期刊论文发表。目前对这里的科研环境、生活状态,都很满意。
▲(图片来自网路:NTU2016年毕业典礼)
最后,尽管每个人的目标与路径都不相同,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追求纯粹的科研环境,或者想体验一种不同的海外生活方式,就一定要努力走出来。
学习与科研不同于商业投资,投资你可能血本无归,但学习与科研,只要你努力了,必然有收获。
有人说,一帆风顺的成功并不一定能学到更多,或许从我曲折的经历中,大家能够借鉴一二,不要像我一样走那么多弯路。要早作决策,坚持到底。
总结文章的问题,如果你热爱科研,我支持你读博;如果你爱科研且追求一流的学术环境,我建议你出国读博;在此基础上,如果你甚至还想换一个生活环境、甚至移民,那就果断行动吧。
(文:Wins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