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一篇文章看遍新加坡的那些桥

新加坡有多少座桥?这个问题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统计过。除了连接山与山之间的桥,如亨德森波浪桥。还有连接河两岸的桥,如新加坡河上就有有十来座桥,其中安德逊桥、加文纳桥和埃尔金斯桥是最著名的3座桥。今天眼哥就带大家去看看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几座桥,顺便给大家说说他们背后的历史小故事。

1)亨德森波浪桥(Henderson Waves)

它是新加坡最高的人行天桥,造型别致,桥身犹如波浪,有四个波峰和三个波谷,给行人提供了观景的新高度,其波浪状的设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动感十足。它衔接了花柏山公园和直落布兰雅山公园。全桥采用无障碍设置,桥面防滑,没有梯阶,设有扶手。

2)爱琴桥(Elgin Bridge)

它就是俗称的大马路桥,在北面的是桥北路,南面的则是桥南路。爱琴桥是横跨新加坡河的第一座桥,而且是新加坡重建次数最多的一座桥梁。

最先出现在新加坡河上的,是一座名叫Presentment Bridge的木制吊桥,,也俗称Monkey Bridge。桥就建在今天的爱琴桥的位置,窄窄的,也不甚坚固。据说,渡船摆渡过岸的效率都高过这第一座桥。风吹雨打飘零去,修修补补的Presentment Bridge被一座新的木制人行桥所替代,它叫Thomson Bridge,建造者的名字命名。1862年,木桥变成了铁桥,由于铁桥从印度加尔各答进口而来,新加坡便以当时的印度总督Lord Elgin的名字命名大桥,沿用至今。1927年铁桥拆除,2年后,今天的爱琴桥就横跨河上。

说起这位印度总督Lord Elgin,中国人应该都会讨厌他吧!他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最高统帅和全权谈判代表。当时,开赴中国的英军途经新加坡,就驻扎在离新加坡河畔不远的政府大厦前的大草场。而在他们动身去中国前,突然接到急电,要求他们折返印度镇压当时爆发的印度兵变,于是一场血腥的屠杀先于中国在印度爆发。可以说,埃尔金斯(Elgin)一手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另一只手沾满了印度人的鲜血。他也因为这两大“功劳”,被任命为印度总督,统辖包括新加坡、马六甲和槟城在内的海峡殖民地。新加坡华人说,埃尔金斯桥已经成为历史的“乌龙”,虽然不能拆掉它,就让我们常常奋力地跺它几脚吧!

3)加文纳桥(Cavenagh Bridge):古老的浪漫之桥

横跨新加坡河口的加文纳桥,建于1869年,起初名叫爱丁堡桥,纪念建成那年英国爱丁堡公爵访问新加坡,稍后就以当时的海峡职民地总督加文纳上校(任期1859-1867年)的名字来命名。它是新加坡唯一的悬索桥,也是该地区跨最古老的桥梁之一。该桥桥身离水面较低,紧跨流经新加坡金融区的新加坡河而筑。在新加坡河众桥之中,被古迹保留局宣布为“值得保留的桥梁”,也以新加坡现存最古老的桥梁闻名,成为新加坡市区和新加坡河的著名标志的桥。

加文纳桥建成时,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甚至没有开幕典礼,通车当天,马车静静地驶了过去,这样罢了。加文纳桥建成后20年,周遭商业发展迅速,手推人力车、运货马车、电车和汽车来往桥上,交通拥挤,市政局遂决定另建安德逊桥来取代它。现在的加文纳桥是一道行人桥,夜幕低垂,站在古老的加文纳桥上,看着粼粼水波和周围的新旧建筑,富有诗情画意,这座铁桥也成了恋人乐于流连的浪漫之桥。

4)安德逊桥(Anderson Bridge)

安德逊桥建来是为了取代不敷应用的加文纳桥。 这座桥位于新加坡河河口,边上就是鱼尾狮公园,这座外观宏伟的铁桥,两端拥有装饰华丽的拱形铁门--这是旧一代桥梁的最主要特色,同时有提醒司机桥梁开始与结束的作用。在1910年3月12日建竣启用时,安德逊桥可算是当时最现代化的铁桥,不过,它也是新加坡最后的大铁桥,之后的桥梁建筑材料便由钢筋混凝土取代了。

安德逊桥以海峡殖民地总督约翰.安德逊爵士(任期1904-1911年)的名字命名,据史载,安德逊处理政务颇具创见,新加坡港务局和新加坡币都是由他创立的。

5)哥里门桥(Coleman Bridge) :纪念新加坡公共建设功臣

哥里门桥其实已经是第四代,第一代建于1840年,是一座砖桥,建筑师是哥里门(Coleman)本人,后来的重建虽然不是由他进行,但为了纪念这位对新加坡的公共建设做出贡献的人士,续用了哥里门之名。

哥里门是一位爱尔兰民事建筑师,31岁来新加坡担任城市测量师,是莱佛士在拟定1822-1823年城市设计的顾问,在新加坡早期城市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833年,哥里门成为新加坡第一位公共工程总监,带来了18世纪英国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巴拉甸风格(Palladian),特色是恢复使用古希腊和罗马的格式,并将它加以调整,以适应热带气候。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可以在新加坡很多历史保护建筑尤其是旧时代市政建筑上看到。

现在的哥里门桥从路面上看显得平平淡淡,但如果从河两岸侧面看去,就会发现桥面下的四个拱形构架非常优雅迷人,桥的支柱也别具特色,雕塑得很华丽,而且高过铁制栏杆,非常突出,支柱的顶部安装了细长的铁灯柱,古色古香,增添了典雅的气氛。

6)渥桥(Ord Bridge):第一任总督桥

渥桥(Ord Bridge)建于1886年,曾经繁忙一时,随着时代的改变,这条本来就其貌不扬的桥风光不再。关于渥桥名称的由来,较为人肯定的说法是它以新加坡第一位由伦敦直接委任的总督--亨利.乔治.渥(Colonel Sir Harry St George)中校的名字命名,其任期为1867年至1872年。据说他上任以后,就扭转了新加坡财政赤字的局面,不过,他为人却相当专制,不爱听别人的意见。

7)李德桥(Read Bridge):反对党桥

克拉码头的李德桥(Read Bridge),前身是马真桥(Merchant Bridge),在1889年改建时,以出资者、当时著名苏格兰商人威廉.亨利.李德(William Henry Read)之名改称李德桥。李德还是第一位非官方立法议员,对新加坡公共服务贡献良多,对不爱听意见的渥总督来说,李德应该就是反对党吧。

8)克里门梭桥(Clemenceau Bridge)

建于1920年,纪念当年法国总理克里门梭(Mousier Georges Clemenceau)访问新加坡而命名。

9)The Helix Bridge

2010年建成,是一座连接滨海湾和金沙酒店的行人桥,整个设计模仿人体的DNA螺旋结构。

怎么样,走一圈新加坡,看一遍桥,就能大略读一遍新加坡的历史。谁说新加坡没有古迹?只是古和今、旧和新都揉合在一起,并天天在用着罢了。

(图文来源于YourSingapore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