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对一个国家略知一二时,欣赏的眼光大打折扣。一个月前我对新加坡的认知就很单薄,临行前做了不少功课,但也仅限于框架式。第一次站在新加坡河畔,注视着河边的一组雕塑群,看到了造型、看到了早期移民生活的影子,但其深刻含义却未知。随着了解逐渐深入,特意再次前去河边拍了一组。
新加坡早期缩影:“河畔足跡雕塑系列”——河的子民
上下圖:五個跃跃欲试准备跳入水中的男孩雕塑,很生活很生动,叫做《第一代》,是新加坡先驱雕塑家张华昌的“河畔足迹雕塑系列”的第一组铜像。这是第一代新加坡移民的孩子嬉戲玩耍的欢欣画面。雕塑家捕捉到了早期移民孩子的无忧无虑和简单生活。表达了雕塑家对于这条川流不息、塞满小船的新加坡河的回忆。
上图:新加坡河“河畔足迹雕塑系列”的第二组铜像在马来西亚银行大厦前。
雕塑标题为:《河畔商人》,雕塑家欧世鸿创作(新加坡 华尔敦画廊画家、雕塑家)。
此雕塑表现了河畔常见的场景。早期新加坡杰出商人,苏格兰人亚历山大·劳里·约翰斯顿与华商和马来首领、以及给牛车装麻袋的印度人与华人作调解人(下图)。
上下图:穿过加文纳桥,走到亚洲文明博物馆侧面,台阶上有两组雕塑,是新加坡河“河畔足迹雕塑系列”的第三组铜像。
标题为《从钱币商人到金融家》,由本地雕塑家陈连山创作。雕塑中,穿着现代服装的女交易员代表着现今的金融业,而手握算盘的则是从前放贷业商人。铜像反映了新加坡在金融上的起步与发展。人物刻画中有着著名的印度钱币商人、搬运华工以及贸易英国人。这组雕塑离莱佛士雕像不远,也就是莱佛士当年登陆新加坡的地点。
找到了雕塑家陈连山的肖像照。他1953年出生于台湾,27岁移居新加坡,新加坡多项城市景观设计和人物雕像出自他手。
上下图:第四组雕塑《繁忙的商业中心》,由本地雕塑家许笑创作。雕塑以当年新加坡河畔常见的交易情景为题材。早期在新加坡河畔出现的贸易商品多是丝绸、棉花和香料,到了19世纪末,交易的商品则多为橡胶、锡与椰干。雕塑折射当年新加坡河畔如火如荼的交易场景,劳工在称重货物,商人在讨价还价。
四组雕塑的选点均在新加坡河畔,这是条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新加坡人的河流,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勤勉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贫穷到富裕,生生不息,奋斗不止。雕塑的内容反映的基本是早期新加坡人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以下一组拍自直落亚逸街(早期福建华人移民到新加坡的居住地)
直落亚逸之初——移民登陆处:直落亚逸原本是个海湾,直落亚逸街就在沿岸边。早期移民都在这里登陆。并到附近庙宇答谢神恩。过去,驳船从这里把货物运到新加坡河两岸的货仓。1900年期间,直落亚逸迅速地发展和繁荣起来,当局于是在海湾填土,今日的珊顿道就座落于这填土地段上。。
早在移民到来前,马来人已经聚居直落亚逸。他们以捕鱼为生,并住在海上高脚屋。1819年直落亚逸在新加坡受英国管辖后,被划为华人区,到了1835年,直落亚逸已有许多商行、会馆和庙宇。
元宵节临近,华人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旁边就是著名的天福宫,烧香拜佛的信徒络绎不绝,这边小花园已经搭棚摆桌,张灯结彩,中华文化符号无处不在。尽管华人后裔已不清楚祖先祖籍的具体地点,只知祖先来自福建省、广东省,但这些第三代、第四代甚至第五代流淌着华人血脉的后裔。供奉祖先习俗沿袭至今。
(文/Ai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