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因为这件事,喜迎三天小长假!

5月19日(星期日)是卫塞节,也是新加坡的公共假期。由于这一公共假期刚好落在周日,所以5月20日(星期一)将补休一天,加上周末两天,又是3天的小长假,又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那么“卫塞节”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节日?

卫塞节起源

卫塞节(Vesak Day)是佛教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通常在中国农历的4月15日,世界各地的佛教徒都要在这一天过节。

卫塞节也被称为“佛诞”,是纪念乔达摩佛诞生、成道和圆寂的节日。

据记载,佛陀5月的一个月圆之日出生;35年后又在5月的某月圆之日,于菩提树下悟道;后来他涅槃那天,巧的也是5月的月圆之日。

三者虽非同一天,却全都在5月份,且有月圆之最大共同特点。于是,后世的佛教徒,便订下在每年5月的第一个月圆日,庆祝卫塞节。Vesak在印度古代梵文里,正就是“月圆”的意思。

卫塞节的传统

供品和行善

信徒们会将鲜花、蜡烛和香烛等供品敬奉给寺庙。一天下来,蜡烛和香烛会烧尽、鲜花也会枯萎,这是为了提醒所有信徒,生命正转瞬即逝,万物都会衰败并最终消亡。

信徒会用这一天剩下的时间积德行善,因为他们相信,在卫塞节行善会加倍得到善报。

佛教信徒这一天只吃素,同时还会组织大规模的医院献血活动、去老人院探望孤寡老人或向穷人派发红包。还有些信徒则会诵经数小时,或者放生笼鸟和动物,象征佛教的解脱精神。

烛光游行

在卫塞节,大多数佛像都要重新装饰一番。庆祝活动的压轴大戏是街道上的烛光游行。在光明山路 (Bright Hill Road) 的普觉禅寺 (Phor Kark See Temple) ,可以亲睹大游行的盛况。

信徒们在寺中践行长达两个小时的“三步一拜”仪式,他们双膝跪地前行,每跪行三步叩首一次,祈求佛祖保佑世界和平,传送个人祝福和静思悔过。

特色活动—生命之水

卫塞节当天最受欢迎的仪式之一就是“浴佛”啦。信徒们围在缀满着鲜花的大盆或水池旁,大盆/水池中央位置则高高摆放着一尊小型的幼年悉达多 (Siddhartha) 雕像。从盆中/池中舀起满勺的水,浇在雕像身上,以纪念佛陀出生后不久用九条龙的水沐浴全身的传说。

卫塞节去哪里

1. 新加坡佛牙寺龙华院

这是位于牛车水的中国唐代风格的佛寺,得名于佛教徒心中的圣物 — 佛牙舍利。

大家可在三楼的佛教文化博物馆瞻仰佛骨和佛舌等珍贵的佛教圣物。镇寺之宝则放置于四楼的戒光堂。佛牙舍利被安置于重 3.5 公吨的巨大佛塔之中,该塔由 320 公斤黄金铸成,其中 234 公斤黄金由信徒捐赠。、

不过访客只能从公共观赏区膜拜瞻仰,只有僧侣才允许进入佛牙舍利间。

值得参观的还包括寺内的僧伽文物博物馆,以及一个供举办文化表演、讲座和播放电影的礼堂。如果大家想在喧闹的牛车水寻找一处静谧之地沉思冥想,可以去设有佛塔和转经筒的佛牙寺龙华院屋顶花园。

地点:288 South Bridge Road,Singapore?058840

开放时间:每天 上午 7:00 — 晚上 7:00

官网:www.btrts.org.sg/english-home

2. 释迦牟尼菩提迦耶寺

新加坡最杰出、香客最多的佛教寺庙之一,人们也经常称之为“千灯寺院”。意思就是有一千道光照射的寺庙,因为它的外表被无边无际的灯火所包围着。

寺庙里面有着不少的古物,其中就包括一座被一连串的光所包围的重350吨、高达15米的佛像,庄严又神圣。佛像下还有着一副描绘了佛祖平生的许多重要大事的壁画。在这座佛像后面还有一个居室,在里面大家可以看到一座栩栩如生的斜倚着的佛祖像,在居室里是不能拍照的哦。

夜间参观这座装饰有千盏禅灯的寺庙,佛像周围上百个灯泡将佛像照亮发出闪闪金光。

地点:366 Race Course Rd Singapore 218636

开放时间:每天 上午8:00—下午 4:45

3. 莲山双林寺

双林寺创建于1898年,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新加坡最古老的佛教寺院,是佛教禅宗丛林建筑群,具有代表性的中华建筑。这座经历了一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禅寺占地 50 英亩,大部分建筑保存完好,这得归功于历时 11 年细致而艰苦的修复工作。

双林寺具有浓厚的闽南式传统建筑风格,初建时按古庙的禅宗丛林布局,后修复为完整的佛教丛林建筑,有牌楼、照壁、半月池、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龙光宝塔。寺前照壁上题有「南无观世音菩萨」七个楷书贴金字,由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

地点:184 Jalan Toa Payoh, 319944

开放时间:每天 上午9:00—下午5:00

4. 光明山普觉禅寺

普觉禅寺是新加坡最大的崇拜地之一。

光明山普觉寺不乏中国传统建筑的辉煌、庄严的佛殿和威仪的佛像。巨大的放生龟池、宁静的花园和此起彼伏的诵经声,更增添了光明山普觉寺安详的气氛。多年以来,它一直积极的推广佛教教育,并把佛法与公众的距离拉近。